top of page

銳參考|美國如何培養文物修復專家?

原標題:銳參考 | 美國如何培養文物修復專家?

參考消息網2月15日報導(文/徐劍梅)

近年來隨著《我在故宮修文物》等影視作品的熱播,文物修復師這個原本冷門的職業開始進入大眾視野。文物保護、修復人才是怎樣“煉成”的,也引發越來越多的關注。

在美國,文物保護工作的“當家人”——文物修復專家分為文保修復師和文保科學家兩類。二者根據不同的工作側重點,對應不同的培養模式,而“穿越”這個時下熱詞則很符合他們的共同特點,因為文物修復學科最是講究古今中外、理工社科之間的交叉跨越。

加大洛杉磯分校卡庫利教授(左一)在學生修復工作台前講解文物修復知識(資料圖片)

文物保護首先是一門科學

文物修復師所具有的“匠人”氣質常為人稱道,但美國文物保護科學家約安娜·卡庫利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培養文保人才,或應首先樹立和普及一個觀念,即文物保護是一門多學科交叉、需要理工科學術背景的科學。她說,這門科學可分為兩個主要領域,

一是研究“病理”——分析確定文物或藝術作品病變老化的根源和具體原因;

二是確定“療法”——尋找減緩文物病變老化並延長其壽命的科學方法。

卡庫利教授本人履曆就頗具代表性——首先是科學家,然後是文保科學家。她是牛津大學考古材料學博士、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分子和納米考古實驗室聯合主任、考古和文物保護學兼職教授。卡庫利說,她就學時接受的就是跨學科訓練,本碩博涉及材料化學、文物保護和考古三個領域。工作後,她的研究重點一直放在自然科學研究成果在考古材料及古代藝術作品保護領域的應用。

她的博士生馬嘯也是文保科學家,是一名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馬嘯目前在美國國家美術館文物保護處科研部工作,研究課題是“油畫中金屬皂的形成機理”。他說,金屬皂來自於畫材中所含脂肪酸與顏料中鉛、鋅、銅等金屬離子的反應,是油畫裂變老化的重要成因。探究它不僅對保護和修復有曆史價值的油畫很重要,對傳統文物保護修復也有用處,例如國內常使用含脂肪酸的蜂蠟、油料、樹脂等修復文物,但脂肪酸與特定金屬離子的長期反應機理尚不清晰。為避免對文物造成保護性破壞,材料科學與化學方面的學術訓練十分重要。

卡庫利教授說,不論東方還是西方,鑒於文物保護科學的跨學科特點,學生需要受到良好的科學訓練,同時也需要深入涉獵人文學科,理解文物及其材料的價值。總體上,“對於想在文物保護領域有所作為的學生而言,擁有自然科學和/或工程學方面的強大背景,這非常重要”。

她說,科學訓練對文物修復行當的重要性,超過修復師個人手藝是否靈巧高超。一名合格的文物修復師,需要瞭解文物或古代藝術作品所使用材料的特性、材料所受環境與氣候影響及其與特定清潔劑、穩定劑可能發生的反應,需要自覺地從材料角度,考慮如何針對具體文物進行適當的保護處理。

馬嘯說,文保工作者從文物中看到的不僅是歲月沉澱的美,也不僅是藝術史和考古史,還看到科學,從科學角度透視文物的“前世今生”——原材料因歲月侵蝕呈現的模樣、文物進一步老化將會是什麼結果……不僅如此,文物保護規劃和管理者也需要受到相應科學訓練。

兩類文保人才培養模式

西方文保學界對文保修復師和文保科學家有明確區分,同在博物館工作,職業稱謂不同,前者是conservator,後者是conservation scientist。

修復師掌握一定科學知識,能獨立或與文保科學家合作進行材料修復、工藝選取等工作,以動手修復為主;

文保科學家的研究課題與修復師面臨的實際問題息息相關,他們從事文物保護基礎研究,如材料病變老化機理,保護材料與工藝研發等,同時也對文物進行科學分析,然後與包括修復師、藝術史家在內的博物館其他專業人員共同合作,確定文物修復的測試、評估和最終方案。

馬嘯介紹說,美國對文保修復師和文保科學家採取不同的培養方式。從高校看,前者以碩士培養為主,後者以理工科的博士和博士後為主。在北美地區,加拿大的女王大學和美國特拉華大學、布法羅州立大學、加大洛杉磯分校、紐約大學等都有培養文保修復師的碩士項目。此外,賓夕法尼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南加州大學等美國高校注重培養文物保護工程規劃和設計人才,學生多就業於相關建築機構或公司。

為什麼在美國要成為合格的文保修復師,需要獲得碩士學位?他們畢業時需要具備哪些知識和技能?

卡庫利教授回答說,文物保護作為“一門真正意義上的跨學科科學”,學生可以來自各種學術背景,但均需接受跨學科的專業訓練。而文保科學的專業細化和跨學科特點,傾向於要求從業者達到碩士及以上水平,具有一定實踐經驗,掌握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相關知識。

據她介紹,為了讓不同本科專業背景的學生在碩士畢業時達到同一水準,美國高校的文保碩士項目會設計一系列理論和實驗室課程,並要求學生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實習和完成畢業論文。她的研究組學生本科畢業於材料科學與工程、考古、化學、生物化學和物理等多個科系,攻讀碩博期間需要學習材料科學系常規課程,但往往會專攻結構材料或陶瓷材料,論文主題則來自材料科學與考古和文物保護的交叉領域。此外,加大洛杉磯分校還與蓋蒂博物館合作,以跨學科方式合作培養文保修復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卡庫利教授2005年進入加大洛杉磯分校後,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創立了“考古材料團隊”,既培養從事文物保護的碩博生,又借此拓展材料科學領域材料研發範圍,結合田野考古與文保科學,把古代材料和技術納入當代材料工程、光學材料和生物醫學應用等領域的前沿研究,與改良和創新材料的研髮結合,相互汲取和激發靈感。

這種做法,頗像在自覺自發地“古穿今”“今穿古”,今為古用,古亦為今用。她介紹說,實際上,材料工程學家研發或改良新材料時,也能從研究古代技術和古代材料中獲得良多啟迪。例如,研究智利阿塔卡馬沙漠的塔拉帕卡岩刻,分析古代材料在特定環境中如何降解,有助於研發耐久性強的新材料。又如,通過原位合成羥基磷灰石,不僅能幫助修復脆弱的古代壁畫,還可由此開發具有新型固化性能的仿生系統。

文物修復師要學哪些課程

馬嘯介紹說,美國文物修復師培養常採用高校與博物館合作方式,對學生本科背景雖無限定,但對理工基礎要求較高,錄取基本要求包括至少一年以上理工科學習基礎。美國高校文物修復教師也多具備理工背景,熟悉顏料、科技考古、有機化學、礦物學、高分子化學、金屬學、保護應用等。

一般來說,美國高校對文保修復師採取碩士三年學製培養模式,學生校內學習有獎學金,校外實習有工資。在讀期間,理論課和修復實踐課(含實驗室和實習)基本各半,而理論課中現代科學份量很重,其後的博物館實習期長達一年。鑒於多數文物並不來自美國本土,因此對文物修復人才還有一項特殊要求:掌握一門非英語語言。通常,學生在入學一段時間後即可確定文物材質的主攻方向,美國高校文物修復專業往往採取獨立的學院製,對師生的考核由學院自行決定,碩士生畢業無需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由於在實驗室和實習期間積攢了一定經驗,學生基本上畢業後就可直接承擔修復工作。

卡庫利教授介紹了加大洛杉磯分校文保碩士課程的具體設置,涉及有機和無機、考古與人種學等不同門類的材料及其結構、性質和病變老化科學。為避免內容重複,各門課程對教學內容作了明確設計。

其中,基礎課程會涉及不同材料常見的孔隙、乾濕、相變等變化機理;紀實和分析攝影課程講授如何記錄攝製文物資料、觀察識別文物材料屬性及運用的古代技術。

科學調查課程分成課堂講授與實驗室操作兩部分,講授數據分析、文保基礎和先進表徵技術及文物修復和處理方法等。

文保材料課程講授包括聚合物、溶劑、無機礦物在內的各種文保修復材料的化學性質及其與文物原始材料可能發生的相互反應,這些知識對特定文物修復材料的選擇和處理至關重要。

此外,環境參數課程講授博物館館藏文物和檔案的預防性保護措施,倫理課程探討文物保護行業規章製度和職業操守,民族誌和田野考古課程通過具體案例和情境展現文物材料的文化和考古價值。加大洛杉磯分校的文保碩士項目共設有七門專業性較強的實驗室課程,以強化學生動手能力。包括第一學年的暑期實習和第三學年的長期實習,這是針對文保行業需要學生具有實踐經驗的特點設置的。

在美國,文物保護人才培養同樣需要政府支持。卡庫利教授說,雖然美國文保修復能夠獲得各種私人基金會資助,博物館也會為碩博生提供帶薪實習機會,但政府支持仍非常重要,“文保教育十分昂貴,政府支持與否會有很大不同!”從某種角度說,國家對文物保護的投入力度、文保修復人才獲得的待遇,是國家綜合實力的一個指標。

Archive
Search By Tag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