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古蹟修復團隊 復原大馬檳城文山堂
[轉錄]: 公視新聞網 2019年11月27日 原標題:我古蹟修復團隊 復原大馬檳城文山堂 黃千容 彭煥群台中報導 台灣古蹟的彩繪修復團隊,從專業的科學研究到修復匠師,一起為馬來西亞檳城的一級古蹟文山堂宗祠進行修復。而在其中,要克服天氣還有不同年代的彩繪圖層,都要進行解析和復原,才可以讓宗祠的彩繪之美重見天日。
在搭起的鷹架上,彩繪師及修復團隊的負責人,正在進行取樣、分析的工作。進行了科學分析後,還在要在不同年代的彩繪圖層做取捨,像是文山堂主廳大梁上的彩繪,還有這幅三國之戰的畫作,就有五個圖層。修復人員先要去考據它的藝術性,決定刮除哪部份,再透過科學分析,尋找相同或相近的顏料及礦石粉來進行修補。修復計劃主持人邵慶旺表示,「(圖)不是很清楚,所以說我們用紅外線的方式去拍攝,知道它上面落款是什麼。符號軍旗上面,去知道它原本的歷史故事是什麼。」彩繪修復師陳俞君也表示,「知道自己要把哪一層給清出來,這部份的判別是比較困難的。而且因為它層次很多,每一個材料都不一樣。」 來自台藝大、南藝大與台灣專業彩繪修復師,經過前置調查和科學分析,與馬來西亞檳城邱


【藝術文化】專訪金屬文物修護師 韓克瑄
[轉錄]: 自由時報 2020年02月05日 原標題:【藝術文化】專訪金屬文物修護師 韓克瑄 記者凌美雪/專訪 在奇美博物館的修護室。(韓克瑄/提供) 從奇美到阿姆斯特丹大學文物修護碩士 兼具學術、科技與博物館實務 金屬焊接課程。(韓克瑄/提供) 【採訪側記】 金屬雕塑的修護過程。(韓克瑄/提供) 即便跑了很久的文化新聞,專訪韓克瑄竟是有趣卻又有點緊張的經驗!當她說因為自己「年輕時」先有實務經驗才進入荷蘭的文物修護碩士學程時,讓資深記者心中為之一震!這自以為曾經年輕實際還是年輕的年輕人,著實有很多讓人欽佩之處,很難想像,這樣纖細秀氣的女孩,在工作室裡可以手持沉重的大機器做焊接的工作,但在古老文物的面前,卻顯露出極為虔敬的態度,細膩關照到每個我們看不到的細節;她說,因為喜歡手作,因此進入金屬文物修護的世界裡,而最初的雙手,其實是能帶著深厚的文學素養拿筆寫出好文章的。 韓克瑄在荷蘭國家博物館的修復保存科學中心。(韓克瑄/提供) 韓克瑄即將於今年完成阿姆斯特丹大學文物修護碩士學程,她說,「外面看這麼多,其實想到的都是自己家裡。」相信每一個在外面的